圖①:紅旗渠紀念館外觀。 |
巍巍太行,壁立千仞。車輛穿行在山間,突然層巒疊翠間出現(xiàn)一片醒目的紅。一座紅色天橋如飄動的絲帶蜿蜒在山間,提醒著游人已踏上一片充滿力量與希望的土地。
這里是河南安陽,64年前,30萬林縣人民一錘一釬,在懸崖峭壁上苦戰(zhàn)10個春秋,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,培育形成了“自力更生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團結(jié)協(xié)作、無私奉獻”的紅旗渠精神,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建設(shè)忘我奮斗。
如今,林縣改名林州,旱地變成綠洲。滾滾的渠水旁,紅旗渠紀念館靜靜守護。紀念館新館開館10年來,無數(shù)觀眾心懷敬意地走進這條時光隧道,又心潮澎湃地走出,閃閃發(fā)光的紅旗渠精神照亮前路。
聽一段故事,關(guān)于渴望成為希望
走進紀念館,一條參觀主路線上下起伏,仿佛步行在山路上。由柳帽串成的裝飾物在燈光照射下,在墻上投射成一個“水”字。
水,林縣人民世世代代最深切的渴望。
觀看紀念館展板上林縣縣志,災(zāi)害的記錄反復出現(xiàn):明正統(tǒng)元年大旱;光緒元年大旱;光緒三年大旱;民國九年大旱……“據(jù)統(tǒng)計,從明正統(tǒng)元年到新中國成立的500多年間,林縣發(fā)生嚴重旱災(zāi)30多次。”紀念館講解員常會平介紹。
許多外地游客不解,這里有山有水,怎么會缺水?
“大家可以摸一摸展館的墻壁,這是模擬太行山石修建的?!鄙绞瘓杂蹭h利、斷層多,常會平說,“林縣境內(nèi)都是季節(jié)性河流,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干涸狀態(tài),且這種石灰?guī)r不能形成有效的隔水層,造成了水資源的匱乏?!?/span>
河里沒水,水庫見底,水塘干涸。“寧可苦干,不能苦熬。林縣人不服輸、不認命,要靠自己雙手改變命運的態(tài)度十分堅決?!敝v到這里,常會平的語氣也變得堅定。
1959年,林縣縣委組織3個調(diào)查組,分頭尋找水源。最終目標水源鎖定在山西省平順縣境內(nèi)的濁漳河。但要實現(xiàn)“引漳入林”,需要穿越千山萬壑的太行山,在當時缺乏機械化裝備的情況下,難度不亞于移走一座大山。
紀念館墻面上“重新安排林縣河山”8個紅色大字映入眼簾,耳邊仿佛吹響了林縣人民戰(zhàn)天斗地的號角。
在1960年的元宵節(jié),幾萬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出發(fā)了。一張老照片可以看見當時的景象:大家穿著打補丁的衣服,腳上大多是布鞋,每個人的肩頭上都扛著錘、鍬、撬棍,臉上滿是豪情壯志。
“抬頭仰望是壁立萬仞的懸崖,俯首探望則是深不見底的峽谷。修渠的民工們有的直接在施工的懸崖邊打地鋪,在石崖上鋪上一捆茅草就成了一張床。為了防止睡著后滾下山崖,大家便采用腳沖外頭朝里的睡覺方式……”常會平娓娓道來,展板前站滿了觀眾,卻異常安靜。
有觀眾在聽到紅旗渠工程總設(shè)計師吳祖太犧牲時年僅27歲時,紅了眼眶?!翱粗任疫€年輕的面孔,聽到他犧牲前連頓熱乎飯都沒吃上,肅然起敬?!庇^眾鄭民新說。
從事講解員工作以來,常會平每年接待講解工作1500余場,為約10萬人講解紅旗渠故事?!拔页錾诹种荩瑺敔敗⑼夤际羌t旗渠的建設(shè)者,從小就聽著紅旗渠的故事長大,我常常在想,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,我會怎么做?!笨絾栰`魂的深度思考,讓她每一次的講述,總能將真心真情代入其中,令游客感動不已。
同為紅旗渠紀念館講解員的郭芳芳,把厚厚的講解資料當成最寶貴的精神財富。為了讓大家充分了解紅旗渠的故事,她有時間就去拜訪修渠老人,了解他們在艱難歲月中的奮斗故事?!白粤Ω?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團結(jié)協(xié)作、無私奉獻”16個字,背后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。
在紀念館里,許多講解員都是“渠二代”“渠三代”?!爸v好紅旗渠故事,是在傳遞前輩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?!惫挤颊f,“我們講的不是一個個簡單的故事,而是一種精神,一個信仰,一份深藏于中國人心中的紅色情懷?!?/span>
看一場表演,歷史與現(xiàn)實交疊
“快看,他在懸崖上飛蕩起來了!”隨著一聲驚呼,在紅旗渠青年洞天河亭實景演出現(xiàn)場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懸崖一側(cè)。
演員元趙勇腰系繩索、手拿鋼釬,高懸在近百米的空中,他雙腳用力蹬向崖壁,向外飛蕩開了10多米,然后瞄準目標直撲崖壁……
講解員申彥慧告訴觀眾,這是在表演“凌空除險”。
上世紀60年代,修渠工程啟動不久險情就接踵而至,因為修渠需要炸開山石,有些被炸開的山石從懸崖工地上滾落,造成了接連多次的重大傷亡事故。如果不及時把危石除掉,修渠就無法推進。
“關(guān)鍵時刻一個人挺身而出,頭頂是懸崖峭壁,身下是萬丈深淵,他腰系大繩,蕩身其間,雙手持撓鉤排除松動的石頭,這個人就是除險英雄任羊成。”申彥慧介紹。
為了修渠,任羊成長年累月地飛蕩在山崖之間,腰部被繩子勒出一道道血痕,勒痕在他的身體上刻下一道又一道難以磨滅的傷疤,像一條赤褐色的帶子纏在腰際。
“我的老師就是任羊成,剛開始學習的時候,套繩、下崖、飛蕩、除險,每一個動作老師都一遍一遍地教我們?!痹谠w勇看來,這不僅是一場演出,更是對每一位紅旗渠建設(shè)者的致敬。
紀念館里,大屏幕滾動播放著紀錄片《紅旗渠》:1965年4月5日,紅旗渠總干渠正式通水,人們擁擠在渠道邊上,伸長脖子望著來水的方向,當奔騰的漳河水洶涌而至,雪白的浪花飛濺在渠邊那些飽經(jīng)滄桑的太行山人的臉上,他們爭相用手捧著從渠道里打上來的水,嘗一口,笑容綻放在臉上……
紀念館外,實景演出現(xiàn)場,隨著一聲“開閘放水”,紅旗渠水滾滾而來,在場的觀眾無不歡呼、鼓掌。
這一刻,歷史與現(xiàn)實交疊。
紅旗渠運行50余年來,農(nóng)業(yè)灌溉供水60億立方米,共澆灌農(nóng)田4700萬畝次。“十四五”總體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后,還將增加15萬畝左右的灌溉面積,百萬林州人民的生命渠依然保持著活力。
“紀念館里聽到的每一個故事并不縹緲,因為紅旗渠就在這兒?!鄙轿饔慰蛥涡φf,“當聽到渠水水聲的時候,那些故事仿佛就發(fā)生在眼前?!?/span>
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生馬子萌沿著紅旗渠從山西境內(nèi)出發(fā),一路旅行,最后一站來到紅旗渠紀念館?!耙郧翱偸锹犂蠋熤v起紅旗渠,真的自己走一趟下來,看見這條河掛在懸崖上,這種震撼難以言喻。”
“當年施工時難度最大的建筑,今天成了最壯美的風景?!奔t旗渠風景區(qū)旅游服務(wù)有限責任公司總經(jīng)理林永藝介紹,“我們依托紅旗渠紀念館,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弘揚紅旗渠精神,記錄了林縣人萬丈豪情的渠首、青年洞、分水嶺,就是紅旗渠精神的實體?!?/span>
上一堂課程,讓紅旗渠精神流入每一代人血脈
8月31日晚上,安陽市民收看了一場特別的“開學第一課”,紅旗渠建設(shè)特等模范張買江為全市師生講述了他們一家和紅旗渠的關(guān)系,也講述了他的命運是如何被紅旗渠改變的。
當年,張買江的父親在修渠時犧牲,13歲的他接過父親的鋼釬,走上工地。紅旗渠修了10年,他干了9年。兒子張學義長大后,又接過他的接力棒,在合澗渠管所工作,負責守護50多公里渠段。
如今,年過七旬的張買江依然常常走上紅旗渠。放眼眺望,渠水流淌進田埂,他又想起了那個13歲只身進太行的自己?!皼]有渠時,割麥子,麥子只有一拃高?!鞭D(zhuǎn)而又流露出驕傲的笑容,“現(xiàn)在都建成了高標準農(nóng)田,林州成了米糧倉?!?/span>
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,張買江感慨地說,紅旗渠精神如同汩汩流淌的源頭活水,不僅滋養(yǎng)了老一輩,也滋養(yǎng)著新一輩,為人們戰(zhàn)勝艱難險阻提供了無窮的精神動力。
“渠二代”周銳常曾是紅旗渠灌區(qū)管理處副處長,主持了紅旗渠紀念館新館的規(guī)劃建筑設(shè)計和陳列布展工作,退休后成為紅旗渠干部學院的特聘教師。
“每一批來干部學院上課的黨員干部,第一站都是參觀紅旗渠紀念館。”周銳常說,“常有人問我,如今學紅旗渠精神我們該學什么?答案就寫在這里?!?/span>
站在紀念館紅旗渠工程的沙盤前,周銳常如數(shù)家珍:
“前后近30萬人上山修渠,是一個人力、物力、技術(shù)、管理等高度協(xié)同的系統(tǒng)工程。紅旗渠的成功建成,離不開黨領(lǐng)導下全縣‘一盤棋’的組織協(xié)調(diào)”;
“紅旗渠建設(shè)的這漫長的10年間,修渠民眾如何堅定信心、堅持到底呢?沙盤里依次亮起來的燈光,代表分段通水的渠,修成一期,通水一期,以水促渠,以渠促人心”;
“紅旗渠是水利科學技術(shù)與民間經(jīng)驗智慧結(jié)合的結(jié)晶,對水流量有著精確測算,總干渠渠道水平長度達到70公里,而高程僅僅下降10米,是山區(qū)等高線灌溉渠的杰出代表”……
聽完課,還可以實際體驗修渠的不易。林永藝介紹,“除了以‘渠二代’講故事、‘勞模面對面’等方式深度解讀紅旗渠精神內(nèi)涵,我們還開發(fā)了推民工車、抬太行石等特色課程,增強教學體驗,今年紀念館成功入選全國紅色基因庫建設(shè)單位。”
在紀念館留言簿上,有觀眾工工整整寫下感悟:“紅旗渠精神是鮮活的,它可以融入我們每一代人的血脈中,激勵我們?nèi)^斗、去奉獻。”
一隊隊觀眾,從四面八方,帶著好奇、帶著探詢自然與歷史的期待而來,又帶著難以泯滅的記憶而走,讓紅旗渠的故事如同滔滔渠水一般永遠流淌。
版式設(shè)計:張丹峰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10月05日 07 版)